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讲解395:一切法不受就破受阴,一切觉受都知道是妄的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五十阴魔 42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l06613k57uf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
五十阴魔 42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一  重问五阴除灭之顿渐。经文:【阿难即从座起,闻佛示诲,顶礼钦奉,忆持无失。于大众中重复白佛:“如佛所言,五阴相中,五种虚妄为本想心,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妙开示。又此五阴为并销除?为次第尽?如是五重,诣何为界?惟愿如来发宣大慈,为此大众清明心目,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。】

2526页,[注释]:“五阴相中,五种虚妄为本想心”:如佛在前面所说,五阴相中,有五种妄想以为根本:色阴中之坚固妄想,受阴中之虚明妄想,想阴中之融通妄想,行阴中之幽隐妄想,以及识阴中之虚无妄想。“虚无”,就是若有若无,湛入合湛,就是虚无。“诣何为界”:“诣”,就是至。“界”,就是界限。谓若欲破除此五阴,须破到什么界限,才已达到其(它的)边际?亦即(也就是):须修到什么地步才算完成?“作将来眼”:作将来正法之眼目,而能辨识一切邪妄。所以,师父希望这本讲出来这个《楞严经》,也能够作将来眼,因为这本《楞严经》是佛讲的,所以弥足珍贵。师父只是把它——把佛的诠释一下,让大家看得更了解,因为师父从大一到现在,四十年了,诸位啊!四十年有多长,你知道吗?四十年,就是由一个小baby出生,小baby出生,一个小女孩出生,到四十岁就变成熟女喔!还不是老女,熟女就是煮熟的女人,所以……不好意思,这个名词不好听喔,四十岁以上的叫做熟女,煮熟的女人啊,就是不新鲜的意思了,熟女喔;那么六十岁的,那么就是老女人啰。

师父从大一到现在接触佛法,四十年,如果四十年啊,知道吗?你看过那个印度那种煎饼吗?印度有一种煎饼,压下去,面粉压下去,对不对?你去印度看看,那个功夫好到什么程度,压下去的时候,转动……啵啵……那个面粉喔,薄薄的一直转动,飘过来、飘过去,喔!四十年啊,你有看过那个酒保,调酒的有没有?丢过来、丢过去,那个酒保,四十年了,可以拿三支酒瓶,丢来丢去、丢来丢去,不会掉下去的。所以这个叫做专业的。现在师父这个叫做专业,四十年的时间,到现在我都没有说来退休或者说放松一下,对不对?所以四十年对一个人来讲,人生是很长的,告诉诸位!献身于宗教的人,一定要讲求的就是牺牲,不能有一个“我”的存在,不能觉得“苦”的存在,你就是要这样做。所以我敬佩诸位比丘献身于佛教。比丘,披袈裟,五欲六尘统统放下,这些比丘,师父……现比丘相、现僧相,师父都尊敬他十分,了不起!包括现比丘尼相。因为广钦老和尚讲:现僧相等同现佛相。因为他就是出家相嘛,现出家相等同现佛相。这广钦老和尚讲:你上人有过失都不能讲,因为他现僧相。这广钦老和尚他就讲:现僧相就是现佛相,如果你尊敬佛,一定要同时尊敬僧。这是佛、包括广钦老和尚这样讲,为我们这样开示。

[义贯]:此时“阿难即从座起”,以“闻佛”无上开“示”教“诲”,而“顶礼钦”敬“奉”承法旨,记“忆”受“持”而“无”忘“失。于大众中重复白佛:如佛所言,五阴相中”以“五种虚妄”之想(就是妄想)“为”根“本想心;我等平常”(平日)“未”曾“蒙如来微妙开示”此五种妄想为五阴的根本。“又此五阴”之破除,“为”一“并”顿然“销除”?这个就是所谓“顿悟”,到底是一并顿然销除?抑“为次第”渐“尽?在座诸位!附带说明一下,《楞伽经》大慧也重复地问这个问题。请问世尊:法,是顿或者是渐?法,是顿是渐?释迦牟尼佛回答了一句话,十方三世一切佛,都是这样回答的:法,亦顿亦渐。喔!一百分,无懈可击啊。法,亦顿亦渐。法,什么叫做顿?如同镜子,同时影现。

随便举一个例子,法如同镜子,同时影现,法也如同陶器,陶器啊,泥土慢慢地经过了工具,印度有一些泥土,捏一捏,捏一捏。你有看过那个《第六感生死恋》吗?那个男女主角就捏那个……(师父唱:)Oh~my darling~对不对?那一首歌很有名的!(师父唱:)my darling~就是捏那个。佛陀说:捏那个,捏好还要经过去烧,窑洞去烧,所以法是渐;法是顿,叫做顿成。例如:虚空顿现;例如:镜子顿现;例如:大海,一切影像,进入大海,同时影现,名为顿现。法是顿,法也是渐。例如:一棵树、一个种子,需要水分、需要灌溉、需要养分,诸位!你有没有看过一棵树,今天是种子,明天是大树?没有的。所以,如来说:法,亦顿亦渐。Perfect!(师父伸出大拇指)无懈可击。所以偏顿,也不对;偏渐,也不对。佛陀的回答,一百分。法,亦顿亦渐。所以,理可顿悟,事须渐修。如是”五阴之“五重”覆盖,若欲破除,当“诣”(就是至)“何为界”限?(须修到什么地步,才算完成?)“惟愿如来发宣大慈,为此大众”得“清明”之“心目”,并“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”正法之“眼”目,得以辨识一切法。

  总答五阴生灭本因:同是妄想——妄元无因。经文:【佛告阿难:“精真妙明,本觉圆净,非留生死及诸尘垢,乃至虚空,皆因妄想之所生起。斯元本觉,妙明精真,妄以发生诸器世间,如演若达多迷头认影。妄元无因,于妄想中立因缘性,迷因缘者称为自然,彼虚空性犹实幻生。因缘、自然,皆是众生妄心计度。阿难,知妄所起,说妄因缘;若妄元无,说妄因缘,元无所有;何况不知,推自然者?是故如来与汝发明,五阴本因同是妄想。”】

这一段师父在这个《楞严经讲义》,讲得特别地详细,因为这一段不容易了解,叫你们加几个字,几个字,这一段师父讲得非常地详细,所以只听《楞严经义贯》的人,就是有这个缺失,因为经文我们就不再重复,再重复一个字、一个字补进去,哪怎么得了?对不对?是不是啊?他说:师父啊!有人说:师父啊!你可以慢慢讲啊,我们听不太懂啊,我等到你听得懂,再讲下去,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呢?对不对?师父,你一天讲两页、三页也可以。讲到出殡喔?讲到出殡?那出殡就请一些来锵……要不然……是不是?不可以这样子的。因为我们《讲义》已经讲得很详细了,《义贯》就稍微拉快一点,但是如果《楞伽经》,就不行,《楞伽经》就不行了。《楞伽经》就是要慢、快要适中啊,慢跟快要适中啊。

[注释]:“本觉圆净,非留生死”:“留”,就是留滞。“生死”,就是界内之分段生死。谓本觉本自圆满清净,从本以来,本觉不曾留滞于生死;以本不生灭故,生死须拘它不得。“及诸尘垢”:“尘垢”,此指微细尘垢,亦即(也就是)微细的生死,也就是变易生死。易而言之,此即是(这个就是)界外(三界外、出世间)之有余依涅槃。合上句]这么说:本觉本自圆净,既不留滞在世间生死当中,亦(也)不留滞在出世间涅槃里,生死涅槃皆拘它不得。“乃至虚空,皆因妄想之所生起”:有情本觉既不住生死,亦(也)不住涅槃,是故一切法,如凡夫生死、圣贤涅槃,乃至无情界的虚空,皆因妄想而生起,而现为有。也就是说,一切皆以妄想故,非有而有。在座诸位!当你等一下走出去的时候,看到虚空,你就知道:你看到的是虚空,那么就是妄想,你的妄想没有断;你放眼看出去那个虚空,就是你的清净法身,清净法身在内心里面显现虚空,就是你的智慧身,智慧就是你的法身,那么你看到的不是虚空,看到了虚空里面就是不可得的法,那么你就是圣人。所以,在座诸位!看到了虚空,不要以为虚空不烂、不坏的,虚空可以打破的。大悟见性,虚空就坏了,就破坏了,那么虚空是鬼神住的地方,你动摇到它的住家,就像你开了推土机,要把它的房子推掉,它就会来跟你对着干,一定的道理啊,一定的道理啊。所以,为什么一尊佛成佛以后,所有的魔宫都震动?因为它住在虚空,它住在虚空啰。

“斯元本觉,妙明精真,妄以发生”:“斯”,就是这些五阴等法。“妄”,是一念妄动。“发生”,发生见分、相分及一切有情、无情界。诸位!“见分”,如果你把它补两个字,就更容易了解,“见分”,叫做能缘的见分。所缘的相分,“相分”就是境界。能缘的见分、所缘的相分,其实都来自于自体分。在座诸位!见分、相分是笼统的名词,现在如果要补上去的话:眼识有眼识的见分、相分、自体分;耳识有耳识的见分、相分、自体分;鼻识有鼻识的见分、相分、自体分……这是要这样子的,所以见分、相分是一统六根,八识统统一起谈,叫做自体分、见分、相分。分别地谈:就是八识更有见分、相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。所以见分、相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,是因为八识一起谈麻烦,一个一个谈麻烦,干脆就一起谈,一起谈就是:见分、相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,所以八识各有四分,可是《成唯识论》里面讲:不必论到四分,自证分、还有证自证分,“自证分”,就是体,就是自体分;“证自证分”,就是用;如果把自体分当作体,“证自证分”,就是用;如果把证自证分当作体,自证分就是用;依体起用,摄用归体,两个角度可以互用。

那么现在问题出来了,在《成唯识论》里面,十大论师里面讲说:证自证分是多余的,不需要证自证分。那有一种论师讲:自体分也是多余的,就讨论见分跟相分就可以了。所以,《成唯识论》是十大论师,玄奘大师和窥基大师所作的《成唯识论》,是十大论师各个、各个有角度,各个……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角度来讨论。所以,在座诸位啊!每一识各有四分,你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,八识各有四分,眼识,如果说眼识,有见分、相分、自体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;耳识,有见分、相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;简单讲:万法唯识,都是这四分能所不断,所影现出来的,能所不断,影现出来的,其实就是自体分,自体分迷了,那就是妄动,就是见、相二分,见、相二分,来自于自体分。好,那就这样子。他说:哎呀!师父,我还是听不懂。听不懂,你就下辈子再来啰,那也没有办法了,我等到你听得懂再上下一堂课,那没办法了。发生见分、相分及一切有情、无情界。谓这些原来都是本觉的妙明精真中,一念妄动之所发生。

“如演若达多迷头认影”:诸位!这个要讲一下,要讲一下这个典故,要不然你看不懂。演若达多,是佛在世的时候一个精神病的人,精神病的人,所以,在座诸位!如果你得到了精神疾病,佛在世,加持也没办法。所以,很多东西,加持只能增上缘,但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。演若达多,就是早上起来看镜子、照镜子,这早上起来照镜子,看到这镜子,自己有脸,看到脸,我这个眼睛可以看到,照镜子看到自己的脸,然后把镜子拿掉,咦!我这个头顶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脸呢?我的头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脸?在座诸位!全世界哪一个人头顶可以看到自己的脸啊?对不对?他就……这演若达多就发狂了。说:糟糕了,我的头跑到哪里去?我的头为什么看不到我的脸?为什么一定要照到镜子才看到自己的脸?就奔走,跑出去,处处问人家:我的头呢?我的头呢?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头?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头?那精神病的就一直找,我的头跑到哪里去了?为什么我的头看不到我的脸?那碰到一个有头脑、有智慧的人,就说:你的头在这里啊,没有失去啊。喔!原来这样子,我的头并没有失去啊。这个就是告诉我们,我们无明众生一直在找真如本性,然后要找真如本性,找真如本性,对不对?后来,碰到一个大彻大悟的人,说:无明本空,就是真如啊,你的头就当下啊。他说:喔!还得本心啊。头并没有失去啊,只是迷妄寻头啊,我们迷了、妄了,也在找本性啊、佛告诉你:本性不用找啊,回归当下,无明破了,当下就是真如啊,你找什么呢?你找什么真如呢?真如不可寻求啊,真如不能寻寻觅觅啊,寻觅真如,就遗失真如。知道吗?

所以,求大涅槃得生死业,大涅槃不可求。你要修行,求什么?我求大涅槃,求大涅槃得生死业,求大涅槃就得生死,为什么?大涅槃不可求啊,大涅槃本身不生,本来就不死啊,是不是?诸位啊,要达到究竟义,那个《楞伽经》真是好喔。这个《楞伽经》如果你有相当的基础,十年、二十年,哇!来听《楞伽经》,那就不得了!所有的名相你都接近了贯通的时候,在一刹那,点了就进去了。什么叫做“楞伽阿跋多罗宝经”?就是佛在今天的斯里兰卡的楞伽山,也是楞伽城,依山而建的一个城,“楞伽”翻译成中文叫做“极难至”,很难到达,除非神通,所说的一部“阿跋多罗”,翻译成中文叫做无上,无上宝;整句的意思是说:佛在楞伽山,佛在今天的斯里兰楞伽山,讲了一部至圆……对大根器的人讲至圆、至顿、最上,上上根器的大菩萨讲的一部经典,无上宝的一部经典,叫做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。所以佛在楞伽山讲了一部无上的法宝,针对圆顿、大圆顿根器的人讲,要准备成佛的。诸位!这两本经典很好的,开慧的楞严,准备要悟入第一义谛大空至圆、至顿的、成佛的《楞伽经》,这一辈子很少说,一个星期里面两天啊,讲到二楞的,二楞就是楞严跟楞伽啊。有的人写信来,请问师父:《楞伽经》讲什么?他写什么?写“愣”。我就写说:难怪你《楞严经》不懂,连第一个字就错了。他写“愣”,愣在那边,人家《楞严经》是写“木(字旁)”啊,对不对?他写“竖心旁(的愣)”,愣在那边的“愣”,难怪他听不懂。真的!

好了,演若达多,就这样解释一下喔。“迷头”,就是迷失自头。“认影”,错认镜中影像,以为镜中之头不是我本来的头,我本来的头已经失了,是故四处狂走,觅本来头,而不知头本不失,还在原处,只是自心错乱认它不得,而成不认本头,于是置本头不顾而去找本头。比喻众生以自心迷,即使见了自己之(的)本觉,也不认得,且自以为是本觉已失,因而到处奔走寻找本觉、求菩提,各色人等即各从不同途径去“求觉”,例如有从因缘法、或]者是[世间法、或者是四大、六尘、六根,乃至凡外邪小种种妄想中去求“觉”,皆是迷头觅头之暴走族,与演若达多一般失心疯狂。“失心”,就是失于本心,失去了本觉之心。我们的心本来是正常的,但是演若达多疯狂,所以在座诸位啊!所有的众生等同演若达多,因为都盖着一层疯狂的无明。再讲一遍。一个人一辈子过着无明的日子,你只能找到生命的影子,你绝对找不到生命的真实,因为无明就是真如的影子,从影子里面所影现出来的世界,没有一样是真实的。

“妄元无因”:“妄”,就是一切妄相,包括五阴相。“元”,就是原来,本来。“无因”,就是无真因;以无真因故成妄,若有因,即非妄矣。你找到了原因,诸位!你今天你找不到文殊讲堂,为什么?因为你迷路了。对不对?迷路有没有什么原因?没有原因,就是不知道路。为什么不知道路?就是迷路。为什么会迷路?就是不知道路。这样听得懂吗?就是这样子而已。你为什么找不到文殊讲堂?就是迷路。为什么迷路?就是不知道路。为什么不知道路呢?就是迷路啊。这还要讲下去?实在是很烂根器的。要祭一祭喔。你也需要念一下咒,祭一祭。

2530页,“于妄想中立因缘性”:“妄想”,妄想所生法。“立”,]就是[权立。然如来为了接引权小之机,悲智双运,而权立“因缘性”(一切法因缘生),须知这已是方便,非为实谛。“迷因缘者称为自然”:“迷”,就是迷失,不解。迷失因缘法者,指外道。以因缘法虽为权教,然仍是甚深之理,外道之人根机浅薄,不能解了,因而以自妄心忖度,而称万法之生因,为自然而有。若说“自然而有”,等于是说没有因缘而自生。在座诸位!自然而生,那你在努力用功干什么?你也不用努力行善啊,也不用求开智慧啊,反正有一天我自然会成佛啊,对不对?这可能吗?那当然不可能啊!所以要加一层功夫,就是要因缘。在座诸位啊!有的人在讨论:有佛性、没有佛性?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。在座诸位!一只蚂蚁有没有佛性?有。既然有佛性,因缘不具足有什么用?等同没有。所以本性虽然有,因缘不具足,等同没有。虽然还是有,等同没有;一只蝴蝶有没有佛性?有,等同没有;一个坏人,世间的坏人、恶劣的人,讲两句话就动刀动枪的,他有没有佛性?有,等于没有。两句话就要讲要伤人的,对不对?所以,在座诸位!要听经闻法、要持戒。

今天报了一个很不幸的讯息,一些小学生、国中生啊,这几天台湾死了好几个,人家这个标志,就写了很清楚了:禁止游泳!此处有漩涡,禁止游泳!因为往前几年都死了好多人,可是这些小朋友刚毕业,要玩一玩啊,对不对?私下商议,(未经家长同意就去做!)又一起去玩水,结果你看,死了一个,三个人尸体找不到,后来今天找到,找到也死了,双胞胎,一个、一个,两个姐妹,双胞胎,你看啊,一天死两个,你看那个父母怎么哭啊?要生一个孩子多难啊!要肚子大很久啊,还怕人家知道啊,对不对?肚子要大很久啊,对不对?要很有骨气啊,对不对?带一个那么久的球啊,又很重,我是没生过,不知道啦。你看,生一个孩子,一次死两个。你看这爸爸妈妈怎么哭?怎么办啊?

诸位!无视于警告的人,就会淹死。无视于佛陀的戒律的警告,你就会下地狱,知道吗?戒律就像一条线啊,佛制的戒律就像一条线,超过那条线,有地雷啊,会炸死的啊,会深水,会淹死人的。你持戒就是……佛告诉你:你要在我戒律里面,这个范围里面,你不会死啊,戒律以外,会死人的。所以,持戒的人,在安全的范围内没有危险性,持佛的净戒,明因识果,诸位!任何讲一句话,任何讲一句话都要负因果。你那个E-mail里面,包括现在的网路,都一直制造对骂,对着干、对骂,诸位!这个很不好。你看那个网路互相攻击,对不对?攻击来,攻击去,这个是很不好的。这个将来要负因果的,挑拨离间也要负因果的,负因果的。所以,真正一个修行人,就是要持戒。持戒就是两个字,就是对得起因果。

“彼虚空性犹实幻生”:“犹”,就是尚,尚且。“实”,就是实在,实际上。就连虚空这一样东西,应是自然本来而有,尚且实在是由幻妄所生的。“因缘、自然,皆是众生妄心计度”:佛善巧方便对二乘人讲因缘,为什么讲因缘?是为了破除自然,外道的自然,所以讲因缘已经是善巧方便了。所以,“因缘”,是权小之法。“权”,就是权教菩萨。“小”,就是小乘。叫做权小之法。“自然”,外道之法。是故权就是权教菩萨,小就是小乘。是故权小之因缘法,以及外道之自然所生,皆是众生妄心计度故现有。“知妄所起,说妄因缘”:“妄”,就是妄想。“妄因缘”,妄想生起之(的)因缘。谓若(如果)我们真能知道妄想所起之处(知道妄想在哪里出生的),便可说妄想是由因缘所生。

2531页,“若妄元无,说妄因缘,元无所有”:但如果妄想连自体都无(妄想本无),在座诸位啊!自体都无,在旁边写个括弧,就是:(空无自性),就是:(一切法无我)。诸位啊!自体都无,在强调什么?就是空无自性,就是在强调:一切法无我,你一定要把它连贯起来,听经才不会有障碍,为什么叫做自体都无?自体都无,就是妄想本无,妄想,空无自性。因为一切法无我,无我,就当然没妄想了,有我,就会产生妄想了。则所谓妄想生起的“因缘”,则更加是没有的。再念一遍。但如果妄想连自体都无,则所谓妄想生起的“因缘”,则更加是没有的,因为它空无自性,空无自性,就是毕竟空寂。换言之,亦即(也就是说:):连妄想本身都没有了,]都不存在,诸位!妄想叫做妄识本空,妄想本身都没有,就一句话:就是妄识本空,识心分别那个“识”,妄识本空,就是见性。诸位!我执没有了,就见性;法执没有了,就见性。在究竟义里面来讲,我执、法执、空执都没有了,就见真如自性,这连妄想本身都没有,哪有妄想生起之因缘?或者是说:妄想本身既无,则其因缘性岂非妄上加妄,依妄起妄?

“何况不知,推自然者”:谓连内教权小的因缘都不离妄想,更何况外道连因缘法都不能了知,而妄推一切法因无因,自然而生者?“五阴本因同是妄想”:五阴生起的根本之因,同是妄想;此是总相。而五阴各个各有不同之妄想为其各别生因,如色阴为坚固妄想、受阴为虚明妄想等,详如下述。

[义贯]:“佛告阿难:精”纯至“真”、奥“妙明”彻之“本觉”,本自“圆”满清“净”,从本以来“非”曾“留”滞于界内之分段生死,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轮回。分段“生死及”界外“诸”微细“尘垢”之有余涅槃;]诸位!有余涅槃就叫做变易生死,是故一切生死、涅槃,“乃至”无情界之“虚空,皆因”自心“妄想之所生起。斯”五阴等法“元”是“本觉,妙明精真”中,一念“妄”动“以发生”见分、相分,诸位啊!一念妄动,诸位!你听过孔子讲过一句话吗?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心不在焉啊,心不在焉还有这种功夫咧!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视而不见,就是没有能所;听而不闻,就是没有能所;食而不知其味,就是没有能所。诸位啊!孔子讲的是儒家的这个观念,还不是佛教的完全破相,破除这个能所相啊,只是心不在焉而已啊。说:一念妄动以发生见分、相分,一切有情,及“诸器世间,如演若达多”,不了唯心,“迷”失本“头”错“认”镜中“影”像而狂走四方,追求本头。

一切“妄”相从妄而生,“元无”真“因”(以其因妄,故其体亦妄),然而如来大悲大智,为化权小,“于妄想”所生法“中”,权“立因缘性”,此已是方便,非是实谛,更何况外道“迷因缘”法“者”,拨无因果,而“称”五阴“为自然”性?即使连“彼虚空”之“性”,照凡夫]来[看,应是自然、本来而有,“犹”(尚且)“实”在是由“幻”妄所“生”;是故,权小之“因缘”生、以及外道之“自然”生论,“皆是众生”以虚“妄心计度”而有,非有而现有。为什么叫做“非有”?因为性空,其性本空啊,故是“非有”。“非有”在强调什么?在强调性空,非有而现有。所以缘起的有,不是真正的有,因为其性本空。

“阿难”,你若真能“知妄”想“所起”之处,你便可宣“说妄”想生起之“因缘”;但是“若妄”想“元”来都“无”自体(就是连自体都是虚妄),则任何阐“说妄”想生起之“因缘”,实“元无所有。何况”外道人连因缘法都“不”能了“知”,而妄“推”度妄想之生起为“自然”而无因“者”,则更是虚妄。“是故如来”今“与汝”阐“发明”示“五阴”根“本”之生“因”虽有坚固妄想、虚明妄想等等五种差别,但它们“同是妄想”,但它都是妄想。

三   别答五阴根本生因。(1)色阴之生因——坚固之妄想。就背一下啊。

经文:【汝体先因父母想生,汝心非想,则不能来想中传命。如我先言:心想醋味,口中涎生;心想登高,足心酸起;悬崖不有,醋物未来,汝体必非虚妄通伦,口水如何因谈醋出?是故当知,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。】2534页,[注释]:“汝体先因父母想生(此处原书误多“必”字)”:“先”,就是最先。“父母想”,父母之欲爱妄想。“汝心非想”:若你的中阴身没有欲爱之想。“传命”:传续命根。“汝体必非虚妄通伦”:“体”,就是身体。“通伦”,就通为一伦,即同一类。谓你的身体是实体。并不是想像的(虚妄的);实在的身体与虚妄的妄想,一实一虚,必定是不同类的。意思就是说,想是心,那你四大是固体的,是有形相的,是可以触碰到,心是无形相的,其实是同一伦的,虽然看起来是坚固的色身,跟你内心里面,其实都是妄想。里面的妄想心,是妄想;这四大还是坚固的妄想。“口水如何因谈醋出”:身体是实际的东西,口水亦(也)是实际之物,为何实际的口水,会由于并不存在的谈醋之想而流出来呢?故知虚妄的(之)妄想,确实能出生实物;因此可知,实存的色阴,也是由虚妄的妄想而生。“坚固”:坚实牢固。谓此身被心取著,其力甚强,坚固而不可分解。

[义贯]:阿难,“汝”之形“体”,最“先因”是从你自己以及“父母”之欲爱妄“想”而“生”,若“汝”中阴之“心”中,“非”有欲爱之“想,则不能来想中传”续“命”根。“如我先”前(于想阴章中)“言”(所说的):只是“心想醋味”便能令“口中涎生;心想登高,足心酸起”;然而那“悬崖”实“不有,醋物”亦“未来”到目前,而且“汝”现前之身“体”(色身)“必非”(一定不是)与并无实际存在的“虚妄”之物“通”为一“伦”(一实就是你的四大看起来那么的真实、坚固;一虚,是妄想;一实一虚,其实是不同类,但是其实是同一类。意思就是:必非同类);这样从表相上看起来,必非同类,其实是同一种妄想,并且“口水”亦(也)是实际有的,“如何”“如何”就是为什么呢?会只“因谈醋”之会因为讲到酸梅的醋啊,讲到我们平常吃的那个醋啊,妄想便流“出”呢?“是故当知,汝现”前的“色身”(色阴)当体便“名为坚”实牢“固”的“第一妄想”。

(2)受阴之生因——虚明之妄想。经文:【即此所说临高想心,能令汝形真受酸涩。由因受生,能动色体,汝今现前顺益违损,二现驱驰,名为虚明第二妄想。】诸位!这一段是讲什么?这一段叫做讲觉受,苦是觉受;乐是觉受;忧是觉受;喜也是觉受;就算舍,不苦不乐,还是觉受。所以在座诸位啊,如何能够破受阴呢?很简单!一切法不受,就破受阴,一切觉受,都知道是妄的!在座诸位啊!你今天无论碰到多苦的事情,知道是短暂的。

今天你碰到多快乐的事情,现在正在贡寮在什么……什么呐喊?音乐季啊,那个几万人啊。在座诸位!明天一醒过来,地上都是一堆垃圾,都是一堆垃圾,年轻人就是要这样子,动一动、跳跳舞啊,但是这个就是觉受。有学佛的人叫做虚明第二妄想。诸位!“明”,就是明明有觉受。“虚”,但是它却是虚妄的。所以你所有的觉受,统统叫做错觉!只有放下错觉,才能够进入无上正等正觉。为什么叫做正等正觉?正等正觉,就是一切法不受。是正觉啊,不是妄觉啊。对不对?

[注释]:“临高想心”:谓光是听到在悬崖边缘临高而下望,并无实际到悬崖;光是这样凭空的思虑想像之心。“由因受生”:“受”,就是受阴。由想心为因,故受阴生起。“能动色体”:能触动色阴之形体,令真受酸涩之妄境。“顺益违损”:“顺益”,就是顺之则益,即得乐受;故乐受称之为“益”。“违损”,违之则损,即得苦受;故苦受名之为“损”。不好的觉受叫做“损”。“二现驱驰”:“二”,]就是[苦乐二受。“驱驰”,驱驰自心。“虚明”:体虽虚妄却如有所明;以受阴无体,乃虚有所明。“明”者,明白,明知。亦即(也就是)明明觉得自己心中有某种感受,然而一旦深究起来,则发觉这些感觉、感受却又很空虚,这句讲得非常好!在座诸位!为什么能唱歌,那些歌星、影星?有时候在电视上讲:我觉得好像人生找到目的了,唱歌唱了一辈子,又觉得很空虚。你答对了,你答对了!很多的演电影的,演到最后,也很空虚。

昨天报导的,说:那些美国的奥运的选手,他说:在美国那个奥运的选手都很惨,他们的薪水是全美国薪水最低的,而且当我能够得奖,金牌、银牌、铜牌的时候,国家很重视我,可是得到一些奖金不够花,他的生活费……要养活自己啊,不够花!很惨的。那些奥运的选手,在美国,他昨天这样讲。美国人奥运选手,当你很风光的时候,哇!国家很重视,有领到奖金还不错,可是呢?每个月的薪水不够花,像那个铅球的选手,那铅球的选手,哇!那个像无敌铁金刚一样的,(师父学选手展示手臂肌肉的动作。)那个……哇!那个肌肉会动的!铅球推出去,喔!好远。他就出来讲话了,他说:最悲惨的就是奥运选手,我们真的很穷,没有钱,那穷到什么程度?一年的薪水,平均只有六十万台币(大概相当两万美元,低于美国平均收入水平。2015年4月一美元兑换31元多新台币。——整理者录自网上资料),台币、台币喔,台币六十万哦,不是差不多喔,台币六十万,六十除于十二个月,一个月,台币只五万,你知道吗?那些奥运选手多会吃啊!那个游泳选手,那个冠军的游泳选手,一餐吃八颗鸡蛋,二餐十六颗,三餐二十四颗鸡蛋啊,那个游泳选手,(师父做游泳选手比赛的动作。)那个一天吃二十四颗鸡蛋啊,你知道吗?薪水少一点的,吃得起二十四颗鸡蛋吗?还everyday呢!everyday就是每天。

所以奥运选手,到最后都养活不起自己啊,他说:你看我们这种身材,还有啊,我们为了要保持这个冠军,常常服用一些禁药,像类固醇,禁药啊,他都是自己讲啊,他说:真的,很多的地方拿冠军,都是用禁药啊,要不然怎么跑得快呢?你像那个路易士卡尔·刘易斯(Carl Lewis),刘易斯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上共获得17枚跳远金牌、2枚银牌和1枚铜牌。——整理者注。)九秒七的,都是用禁药的,后来就被人家开除了,这新闻报导的。所以,他们是说:很多人认为我们奥运选手是很风光的,这是错误的,我们真的不够用,整个美国你搞一个白领阶级也好,或者是你去上个班也好,或者是你做个苦工也好,做个木工、土木工也好,或者是你跑船的、捕鱼也好,说:没有人像我们奥运选手这么悲惨的!没有收入啊。所以我看了那个说:外表那么风光的奥运选手,竟然命运这么悲惨啊!没钱啊,没有钱。他说:我们一辈子都是奉献给国家,也没有其他的专才,你知道吗?讲到经济,经济不懂,Economic,I don'tknow!Artist,艺术,不懂!Biologist,生物,不懂!Scientist(科学),不懂!统统不懂啊!没有一样懂的!那你怎么办?所以我们只会运动啊,头脑简单啊,身体很强壮啊,结果他就讲出来,他说:我发现这些感受又很空虚。就是这样子,昨天看到那个奥运的选手:我们内心其实是很空虚的、很难过的,外界不了解我们啊。所以我们的一切觉受,并不实在,故说受是虚明。

[义贯]:“即此”经中“所说”,光是听到悬崖“临高”这句话,因而凭空虚“想”之妄想“心”,便“能令汝”之“形”体(足心)“真”正地感“受”到有“酸涩”之(的)感觉。这是“由”于以想心为“因”,便得令“受”阴“生”起,以致“能”触“动色体”真正产生酸涩之妄受,是故须知“汝今现前”身中,“顺”之则得“益”之乐受,“违”之则得“损”之苦受,此苦乐“二”受显“现”有“驱驰”自心乃至形体之功能,是故受阴“名为虚”妄却仿如有所“明”的“第二妄想”。

(3)想阴之生因——融通之妄想。诸位!什么叫“融通”?心通到身,身通到心,身心是不二,所以,“融通妄想”,就是类似……心是无形相的,身是有形体的,其实是相通的,这个很容易了解,叫做“融通之妄想”。经文:【由汝念虑,使汝色身,身非念伦,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,心生形取,与念相应?寤即想心,寐为诸梦,则汝想念摇动妄情,名为融通第三妄想。】

[注释]:“使汝色身”:“使”,就是役使。“身非念伦”:“伦”,就是类。身与念非同一类;为什么?念是无形相的,身是有形相的,这看起来,乍看之下是不同类的。因为身是色法,念是心法,故不同类。“种种取像”:根尘相对的时候,想阴亦现可取种种的[境像;乃至虽然根尘不偶(根不对境,亦即(也就是)当前并无尘境现前),种种尘境只是自心所现时,在此情况下,想阴也会现出能缘取这些自心所现之种种相。“心生形取”:心中虽只是想生,而却能以形体去取相。“与念相应”:如是身形如何与心念相应,而共造一事?“寤即想心,寐为诸梦”:想阴于醒的时候即(就)是想心,而在睡的时候则现为种种梦境。“融通”:可知想阴能够融通五根以及前五识,因此它在色心二法之间,皆得无碍,而且不论睡时醒时,亦皆能作业不息。简单讲:我们的心没有一时一刻停止的,白天忙理想,晚上也忙梦想,统统闲不下来。我们这个妄动的心念,从来没有停止过。

[义贯]:阿难,“由汝”想阴(第六意识)之想“念”思“虑”,便得役“使汝”现前之“色身”,然而“身”是色法,本“非”与“念”(心法)同“伦”(同一类);身既非念类,照理即不应随念而动,但“汝身”今以“何因”缘故,辄“随”心“念”之“所使”而动?又“种种取像”之举,“心”只是有想“生”,却能继之以“形”去撷“取”诸相,如是身形又如何“与”心“念相应”。而共造一事咧?想阴于醒“寤”时“即”是“想心”,而于睡“寐”中即现“为诸梦,则汝”之“想念”从来不息,于寤于寐,皆会“摇动”你的“妄情”,是故想阴“名为”能够“融通”六根与六识的(之)“第三妄想”。

(4)行阴之生因——幽隐之妄想。经文:【化理不住,运运密移,甲长发生,气销容皱,日夜相代,曾无觉悟。阿难,此若非汝,云何体迁?如必是真,汝何无觉?则汝诸行念念不停,名为幽隐第四妄想。】

[注释]:“化理不住”:“化理”,就是迁化之理,指行阴。此谓行阴迁化之理,念念不住。诸位!这个“迁化”什么意思?“迁化”就是刹那生、住、异、灭,生、住、异、灭,叫做“迁化”,知道吗?刹那之间生、住、异、灭,生、住、异、灭,就是“迁化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“运运密移”:“运运”,就是运行与运动。“密移”,就是秘密推移。“曾无觉悟”:“曾”,就是乃,却。谓自古至今却无(没有)一个凡人能够觉悟到此行阴的密移之相,盖此乃圣人所证之境界,非凡夫能知能受。“此若非汝”:“此”,就是指行阴。“汝”,是指汝心。谓此行阴若不是你的心的话。“云何体迁”:“体”,就是身体。“迁”,就是变迁。此谓,那么为何你的身体竟会随着它“它”就是念啊。它的念头而变迁呢?“如必是真”:“真”,就是真汝心。谓如果说此行阴真正是你的心的一部分。“则汝诸行”:那么你现前的行阴相。“幽隐”:其生灭相,十分幽深隐微,甚难觉察。

[义贯]:行阴迁“化”之“理”念念“不住”,其生住异灭四相之“运”行与“运”动乃如秘“密”一般而推“移”;如人在少壮]的[时]候[,“甲”之“长、这个“甲”不是甲乙丙丁那个“甲”,是指甲的意思。发”之“生”;如年老的时候,“气”渐“销、容”渐“皱”,所以,在座诸位!最佳的化妆圣品,是你有一颗善良的心,善良的心,很自然你就会长得很漂亮、很漂亮,知道吗?但是如果说靠化妆品啊,你天天生气,那个化妆品没有用的,没有用的!如果你心很漂亮,很能放得下,那你再用一点少许的化妆品,那就很漂亮了。所以,你不想要容渐皱,是谁使之然的呢?就是你的心的问题啊,还是占了很大部分啊,殆行阴之所为也。此诸相之生住异灭“日夜”互“相”嬗(嬗shàn :⑴更替,变迁:~变(演变,蜕变)。~替。⑵古同“禅”,传位,禅让。)“代”]嬗,就是替代。这个念shàn,嬗代,(天天都在不断地轮流发生),然而从古至今“曾无”一凡人能“觉悟”之。

“阿难,此”迁流不息之行阴“若”(如)果“非汝”心,如果不是你的心,“云何”汝之(你的)身“体”竟会随之而变“迁”呢?(可见此行阴并非不是你的真心。)然而“如”果此行阴“必是真”的汝(你的)心,那么“汝”云“何”于一生中,念念皆从“无觉”知?(可见此行阴非即汝之(你的)真心。如此,是汝(你的)真心,不对!或者非汝的真心,也不对!两者皆不可定;行阴之体既无有定实,即可知行阴本自虚妄。)“则汝”现前“诸行”阴相“念念”迁流“不停”,且其生灭相幽深隐微,是故行阴“名为幽隐”之“第四妄想”。

好,把笔放下来,看这里。这个行阴,在人生宇宙当中,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,我现在告诉大家:我们这个世间的存在是为什么?整个宇宙的存在,这股力道是怎么来的?你知道吗?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讲,就是我们有坚固的、生灭的第七意识,共业所感的世间,在这里要很注意听,在这里共业所感的世间,就是共同的、坚固的执著的意思所存在的,所存在的。在座诸位!如果我们一个人死掉,那这个世间少一个人,这个第七意识的执著不存在,他到他方世界去投胎。请问:这个世间有没有减少什么?因为只有这一分离开而已,全球七十亿人口,死了三十五亿,诸位!你看这个世间还存在吗?存在。好,再问你一个根本的重点,前面你都听得懂。如果这七十亿的人,同一天,世界末日同时死亡,诸位!这个地球存在吗?这个就不会回答了,对不对?这不会回答了?什么叫做上人?上人,就是我懂,你不懂,叫做上人,知道吗?下人就要注意听啰!好,注意听!这个就是关键。

我们今天,如果整个地球七十亿的人口同时不存在,主观的意识不存在,这个地球是不会消失的,除非它自然地成、住、坏、空。为什么?他方的世界的众生的一分执著的力量,在维持地球的存在,你懂吗?他方世界所有的众生的一分的执著的力道,支持这个地球,所以所有全世界,所有的人都死掉,这个地球一样存在!这个地球存在,不是由地球的人类的主观意识的认同,而是由他方世界的第八意识、跟第七意识的存在,遥远的疏因缘,不是亲因缘,地球对我们这个人类来讲,叫做亲因缘。对不对?到他方世界来讲,叫做“疏”,就是我们地球离他们很遥远,可是他们里面也有一分的执著的力量存在在,所以十方世界为什么一直存在?就是由十方的众生的第八意识,幻化出来的坚固的第七意识的执著的生灭。在座诸位!如果有一天,所有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成佛,在座诸位!所有的地狱,地藏王菩萨讲: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。所有的山上的蚂蚁,统统成佛,在座诸位!这里并没有这个地球,也绝对没有任何的太阳,因为它所有的环境,都是心,都是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,那个时候的世界叫做实报庄严,实报庄严本身就会发光,他所过的日子,不是业力的世间,是实报无量的福德、智慧,所感得的这个相,感得的相,没有太阳的热,也没有冬天的冷,他是随着动念,因为修了无量的福,无量的智慧,所产生的实报庄严,实报庄严。

假设有那么一天,所有的众生统统成佛,诸位!这个世间没有这种环境,这个环境是业报,受业,业报,知道吗?才感得了这个世间。啊!天气太热了,要开冷气,这几天台北三十八点多度啊!你来到这个世间,要不然你要跑去哪里?共同一个地球,共同一个太阳,要不然你要跑去哪里?没地方跑啊,再祭还是热啊!也没办法啊,也没办法。在座诸位!所以,这个就是第七意识,讲到这个地方,就更深入一层。就算你全世界的人都死掉了,没有主观的意识去承认客观的环境存在,这个太阳、地球还是存在,还是存在。为什么?他方世界的众生一分的执著,执著支持这个太阳系。在座诸位!再来,再扩大、再扩大。我们今天生长在这个地球,在这个银河系里面的三分之二段是太阳系,银河系,银河系里面有二千亿个太阳系,我们就是其中一个太阳系,这个太阳系在旋转轴,银河(系)旋转轴里面的三分之二,就是我们现在的太阳系,太阳系。那么如果说,我们用这个地球的角度,来看无量他方世界,他方世界是我们的疏因缘,知道吗?疏因缘。在座诸位!他方世界的众生,那个星球死了,它存不存在?当然存在!因为由地球的七十亿的人的一分执著的业识,去支持那个离我们很遥远的外太空。简单讲的,这个世界怎么来的?从妄想来的,从坚固的妄想来的,这个世界其实不存在的。

所以,科学家只能了解现象界,没办法了解本体界,现象界就是:成、住、坏、空怎么产生?地球怎么产生?太阳怎么产生?这些可以。距离有多少?为什么会日冕啊?为什么是星星跟星星会重叠啦?为什么会有月蚀啦?为什么会有星球跟星球的重叠?为什么会有地震、台风?他们会解释这些现象,可是对这个本体,没有办法!不生不灭的体性,没有办法去理解,没有办法。所以就算他方世界的人不存在,可是只要人类存在这个地球,我们也承认、也认同,也一分的力道,去支撑着外太空的存在。所以,如果全世界的人,包括蚂蚁,统统成佛!那么,没有太阳、没有地球,都会化作净土!知道吗?都会化作净土,但是你可能吗?那一只蚂蚁啊,佛讲的,佛在讲经里面讲,看到那只蚂蚁啊,佛就讲了:弟子们,你知道吗?那只墙角的蚂蚁,七佛世仍蚁身,经过了七尊佛来示现成佛,经过多少劫啊?七尊佛啊,来示现度无量无边的众生,都度了成佛菩萨,那只蚂蚁啊,还是蚂蚁的色身,蚂蚁的色身。我今天讲经,它听得懂吗?听不懂啊。那你就知道,在座诸位!要变成你们这样一个色身庄严,男的帅,女的俏,漂亮又这么庄严,又来坐在底下,这样听经闻法,你就知道跟那个墙角下那只蚂蚁这样比起来,你就知道:我们是多么地了不得!啊!师父怎么不会说赞叹每一个学佛的人,每一个男众、女众、大小、老少,都是佛的子弟,我们发大悲心啊,无尽的欢喜心,来赞叹大家!为什么?你看到那只蚂蚁,跟你们比起来,当然你们成佛快啰!那只蚂蚁要很久、很久了。对不对?想睡的人,你们有祭一祭吗?很不错呀,这个寒暑假,这个小朋友放假,人都这么多,很多啦,这个难能可贵!大家都精进佛道,明天记得一定要来,因为明天要发课本,下次就可以放假了,五百,五百!明天来赚五百块。好,看看啊。

(5)识阴之生因——罔象之妄想。2542页,这个“罔象”,就是若有若无。“罔象”,就是虚无,虚无妄想,也就是湛入合湛。经文:【又汝精明湛不摇处,名恒常者,于身不出见、闻、觉、知,若实精真,不容习妄;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,经历年岁,忆妄俱无,于后忽然覆睹前异,记忆宛然,曾不遗失?则此精了湛不摇中,念念受熏,有何筹算?阿难,当知此湛非真!如急流水,望如恬静,流急不见,非是无流,若非想元,宁受妄习?非汝六根互用开合,此之妄想无时得灭。故汝现在见、闻、觉、知,中串习几,则湛了内,罔象虚无,第五颠倒微细精想。阿难,是五受阴,五妄想成。】

[注释]:“又汝精明”:“精明”,就是精纯妙明,指第八意识。第八意识就是我们所称的最极微细生灭,就是二乘人的变易生死,也是这个,由第八意识。“湛不摇处”:湛然不动摇之处。“名恒常者”:“者”,就是语尾助词,表假定。谓如果即称这就是恒常不变性之(的)本体的话。“于身不出见、闻、觉、知”:对众生身而言,则不出于见、闻、觉、知分别之用;可见此实为“六和合”,而非恒常如一的“一精明”。“若实精真,不容习妄”:“精真”,一精无杂,真实不虚妄。谓若此实是一精真实之体,则不应该会串习种种染妄。]这一句话假设说:你成佛了,不管你到哪里,都不会有妄想,妄境,那就更不用讲了,不容习妄嘛。所以,证得到金刚的真如之体性,任何的环境都是清净的,不会有受到薰习,也不会受到妄动的牵引。“奇物”:奇异之物。“忆妄俱无”:连忆忘都没有;谓虽没有专门去记住它,也没有故意去忘掉它。“前异”:先前所见之异物。

“记忆宛然,曾不遗失”:其记忆却又能浮现,宛然如昔,就像从来没有忘失过一般。此为由前六识熏习之力,熏成种子,纳在八识田中。《楞严经正脉》云(这么说):“理实(就依理而言)此识尚能忆持多劫(中)无量种习 (“种习”是简称,真正叫做种子习气,诸位!这个“种子”,什么意思呢?“种子”是什么意思呢?种子的意思:就是落入了一种强大执著的一种影像,而误认为真实,那么这个真实,就一直延续着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譬如说:你这辈子非常恨一个人,这假设说,很痛恨!这个人把你欺负到极点,而你很痛恨,很不幸,你们两个就死掉了,死掉了,下辈子假设说,有因缘两个又做人,很奇怪喔!经过了隔阴之迷啊,没有错啊!可是你下辈子很奇怪,当你再看到上一辈子的仇人,很奇怪,就不舒服,你说不出所以然,哎呀!看到那个就很烦,可是不晓得这是前世之中的恩怨啊。有的人啊,前世是你所喜欢的,你也相处得很好,你看到他有无量的欢喜心,怎么会有这个人,我看到他就有这么地欢喜?这个就是无量亿劫来的种子。所以在座诸位!未成佛道要先结善缘,发好心、说好话、做好事,它很重要的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300~37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200~30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200链接(未完)

首楞严神咒注解整理(慧律法师版)

楞严经讲解370: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执理废事;修行不能投机取巧

楞严经讲解371:看到稀奇古怪的、佛的、自己的境界的都因为执,执为禅之大病

楞严经讲解372:不受情绪的控制;不受环境的影响;学佛就是这个目的

楞严经讲解373:生命是一连串的行为编织而成的,佛弟子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跟因果负责

楞严经讲解374:二乘人声闻跟缘觉还有变易生死,识心仍然是微细的生灭

楞严经讲解375:很多人在一个团体住不下来,其实是自己的问题

楞严经讲解376:看你的内心是什么世界,可以感得将来

楞严经讲解377:薰习了圆顿的大教,你生生世世都是圆顿的大教根器了

楞严经讲解378: 顿悟还是没什么力道,还要事修慢慢力量才会渐备

楞严经讲解379:返闻一门是专指耳根门,不包括所有的楞严三昧

楞严经讲解380:你一着魔就不是只毁一戒,是所有的全部的法身慧命全部断掉

楞严经讲解381: 一定要赶快去极乐世界,有能力你再乘愿再来

楞严经讲解382: 受阴的十境都跟情绪、觉受有关,极端的情绪就不是佛法

楞严经讲解383:不管出家、在家去到任何一个道场,都应当跟长老顶礼

楞严经讲解384:大家都误将世间有漏福报及对世间法的贪求当作是‘修行’

楞严经讲解385:自己先要能把持得住情绪,才配教诫他人

楞严经讲解386:一切诸佛都显现出来,重点在于你的清净心

楞严经讲解387:更进一步的没有能所的行阴跟境界无关,统统是心魔作祟

楞严经讲解388: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意见,行阴就破

楞严经讲解389:一个人的心没有任何的增减的时候,他的脸就会出现变化

楞严经讲解390:佛法悟到究竟生命只剩下一种责任,你必须要去完成你的责任

楞严经讲解391:如果你还没了生死,愈能舍的人下辈子的果报就愈庄严

楞严经讲解392:当你的正报身成佛时,依报的一切都是神圣庄严的

楞严经讲解393:悟无常法是二乘人的境界,悟真常法是佛的境界

楞严经讲解394:修行就是要磨掉自己杀盗淫的习气,不是把对方打倒来证明很有修行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